泡泡玛特能否成长为中国版迪士尼吗?
近日,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之前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迪士尼,现在想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成为新一代世界级的中国消费品牌。
从中国的迪士尼到世界的泡泡玛特,目标的变化是心态的变化,也是企业价值定位的变化。
(一)
前一段时间,泡泡玛特太火了,火到了国外,火到有点超出国人的预期。对爆款LABUBU的评价,一度呈现两极分化,有些人喜爱至极,有些人直言“看不懂”“太丑了”。但这受众的分层,并不妨碍LABUBU的爆火已然掀起了一股世界级现象级的玩具热潮。这其中不乏有炒作的成分,但总体而言,这是中国玩具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好的开始。
这阵子,关于LABUBU的热度似乎平息了一些。但在一些社交平台,仍有不少网友发帖询问如何抢到正品LABUBU。互联网上,很多事件的热度总是不超过一周,这对于尤其依靠短视频、话题获得热度的潮玩而言,是一个现实的挑战。泡泡玛特的很多产品并没有那么多故事可讲,就连王宁也坦言,泡泡玛特的IP打造并不一定需要故事。那么主要依靠流量和提供情绪价值的泡泡玛特,能够长红多久?
区别于迪士尼强大故事能力的另一种新IP模式,泡泡玛特是用玩偶的表情来关照用户的情绪。比如第一款玩具Molly系列,你笑就会觉得它在笑,你哭就会觉得它在哭。比如LABUBU,它龇着牙,似笑非笑,似凶非凶,又酷又拽。这些玩具有着其很难定义的表情特征,这反而给了用户很大的空间去想象,能够及时带来情绪价值。另外,把LABUBU挂在包上,某种意义上在言说主人的个性和态度。这些都不是玩具本身的意义,而是在用户和产品的互动中产生了巨大的叙事空间。泡泡玛特能否成长为中国版迪士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