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牢记:1不理,2不穿,3不回,4要吃 祭祖习俗知多少
农历不仅体现着时间顺序,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五月五过端午,六月六晒福禄。今年有闰六月,使得整个六月显得变长了,但时间的脚步不停歇,我们还是迎来了七月,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月份。初七为七夕乞巧节,十五为中元节,这些节日广为人知。
其实,七月初一也有特定的习俗与内涵。老人们常说“七月初一地门开”,这与七月作为祭祀之月的基调有关。初一也是祭祀的日子,据说这时先祖会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这一传统反映了人们对逝者的追思与怀念,也是传承孝文化的重要体现。
围绕“祭祖”这一主题,七月形成了一系列的传统与讲究。在七月初一这一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理发。头发在过去是不能随意剪短的,尤其是在丧期。七月初一是祭祖之日,要提前沐浴,穿戴整洁以示尊重,因此不宜理发。此外,七月正值夏秋更替,气温变化明显,理发不利于身体适应环境,容易着凉。
不穿艳丽的衣服实时热点。在祭祀的日子里,场合比较正式,氛围肃穆,应穿着素净的衣服,以表达对先祖的尊重。艳丽的衣服不符合这一天的氛围,也会让家中的长辈不开心。
不回娘家。在过去,出嫁的女儿们回娘家的机会较少,一般选择在特定节日或吉祥的日子回去看望父母。而七月初一这样的祭祀之日,要与婆家人在一起,不适合回娘家。同时,今年的七月初一适逢处暑交节,容易出现阴雨天气,会给出行带来不便,因此这一天尽量不要回娘家。
吃饺子。饺子是传统节日中的重要食物,初一和十五都讲究吃饺子,代表着团圆和美满。这个时节正值秋季进补,吃饺子解馋好消化,营养也十足。
吃鸭。有道是“七月一只鸭,万事都不怕”。七月讲究吃鸭,代表压制一切不顺,为家人祈福。鸭肉本身也是这个时节进补的好选择,好吃且不上火。
吃圆子。七月初一恰逢处暑,南方地区流行吃圆子以滋补身体,寓意团圆美满。可以在糯米面中搭配些粗粮,更有助于消化。
吃苹果。七月初一祭祖时,人们祈祷平安、康健、顺遂。这样的日子少不了水果,苹果正适合。新鲜上市的苹果多汁脆甜,营养丰富,有助于润燥解渴,生津去火,增强体质,是名副其实的“平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