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会晤为何难推进 实力悬殊下的对话错位
近期,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直接会晤的讨论持续升温。泽连斯基多次公开表示愿意立即与普京会面,甚至前往土耳其等候。然而,即便乌方释放出明确的对话意愿,这场会晤至今仍停留在“口头提议”阶段。梳理双方实力对比与核心分歧后不难发现,会晤的可能性极其渺茫。
泽连斯基对与普京直接会谈的态度是积极的。2022年5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我准备好与普京会面,任何地点都可以,土耳其、以色列、巴黎……只要能结束战争。” 2023年以来,他更是在多个国际场合重申这一立场,甚至提出“无需预先准备,可立即开始对话”。
这种“主动”背后,是乌克兰作为冲突弱势一方的现实焦虑:西方援助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特朗普反复无常,对乌克兰充满敌意,乌克兰国内民生与经济压力日益增大。直接对话被视为打破僵局的潜在路径。泽连斯基的立场始终锚定《联合国宪章》原则,强调“对话必须基于尊重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即俄方需承认1991年边界实时热点,包括克里米亚与乌东四地属于乌克兰。但他提出的合法要求与俄罗斯非法诉求存在根本矛盾。
面对泽连斯基的多次提议,俄方的态度始终是“克制”甚至“冷淡”。普京曾表示,“只有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可能举行领导人会晤”;外长拉夫罗夫则补充称,“应从专家层面开始磋商,逐步升级”。这种“拖延”并非因为“害怕对话”,而是俄方的核心诉求与泽连斯基的提议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俄乌会晤为何难推进 实力悬殊下的对话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