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可能增加患脑膜炎风险 警惕健康隐患
近期阵雨频繁,有时在外走着突然就下起了雨,如果没带伞,难免会淋湿。然而,一次看似普通的淋雨,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
8月份,河南的海女士在外突遇暴雨,所穿的雨衣未盖到头部,就这样淋了十几分钟的雨。到家后她忙着给孩子洗澡,没顾上自己,结果晚上突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短暂失忆,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住院治疗。此前,湖南长沙一29岁男子下夜班途中淋雨,全身湿透,当晚出现发烧伴头痛症状。次日病情迅速恶化,体温升至39.5℃,头痛剧烈,并伴随恶心、呕吐、畏光、颈部僵硬,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经检查,该男子被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因病情危重,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人在淋雨受凉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更容易扩散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实时热点,引发脑膜炎。常见的脑膜炎有以下几种:细菌性脑膜炎通常由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引起,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邻近组织感染灶扩散,突破血脑屏障,侵入颅内引发感染;病毒性脑膜炎则通常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引起,可通过飞沫、粪-口等多途径传播;真菌性脑膜炎主要由新型隐球菌引起,这种病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容易攻击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寄生虫感染引发的脑膜炎则可能由阿米巴原虫、广州管圆线虫和囊尾蚴等寄生虫引起,吃一口没煮熟的生鲜或在野外游泳时呛水都可能导致此类感染。
这类疾病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脑膜炎早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等,易与感冒混淆,但症状往往很快加剧,部分严重病例从发病到死亡最快只要24小时。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持续性的高热、颈项强直以及精神状态改变,如疲倦、嗜睡、烦躁、畏光,甚至出现癫痫发作、抽搐、休克等症状。淋雨可能增加患脑膜炎风险 警惕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