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cos委托”走红 情感慰藉新方式
潮新闻新开《青年说》栏目,邀请大学同学和职场新人一起讨论青年关心的话题,大胆分享新锐观点,让社会倾听青春的声音。投稿邮箱为,来稿请注明“青年说”。
这个七夕,年轻人解锁了一项新玩法:租一个Cos委托共度节日。所谓Cos委托,即单主付费邀请Coser扮演其钟爱的二次元角色,在现实中与其约会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单主得以与屏幕中的“纸片人恋人”短暂“奔现”,在专属的宠溺与陪伴中获得情感上的慰藉。
Cos委托构建了一场与理想化伴侣的完美邂逅。多数单主为女性,她们心仪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在游戏或动漫中完美无瑕的虚拟角色。Coser通过外貌、服装与言谈举止的模仿,尽力打破次元壁,给予单主短暂而集中的情感满足。委托开始前,Coser通常会细致了解单主的偏好,提前培养情绪;约会过程中,则依角色设定进行互动、拍照,营造出一个乌托邦式的完美场景实时热点。尽管这样一天的花费可能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许多单主依然认为“值得”。无论是单主还是Coser,很多人是出于对角色纯粹的热爱才走入这场约定:一个想留存与“恋人”的回忆,一个愿以扮演的方式传递勇气。
年轻人愿意为这样的体验付费,背后是“悦己经济”的兴起与情感劳动的商品化。她们所购买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一场情绪疗愈。在乙女游戏或动漫中体验过被关注、被呵护的感觉之后,她们更渴望在现实中复刻这类体验。她们真正委托的是自己被看见、被宠爱的渴望,希望借此填补内心的情感空缺。
然而,沉溺于Cos委托所编织的梦境,也容易让人迷失于理想化关系的泡沫之中。这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付费基础上的服务型陪伴,言语讨好、行为迁就虽可带来一时的快感,却无助于单主在真实关系中成长。那些被扮演的角色往往外貌、性格、背景都趋于完美,长期沉浸于这样的互动,容易拉高对现实亲密关系的期待,甚至让人更难接纳真实世界中的不完美。一句“我比谁都明白他的虚拟,也比谁都相信他的存在”,听起来浪漫,却透露出几分自欺的怅然。七夕“cos委托”走红 情感慰藉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