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抓拍游客后出售不合法!当景区抓拍用上人脸识别技术:解放游客双手还是方便他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以往景区抓拍游客后出售照片的商业模式已逐渐“过时”,如今拍摄服务正升级为“全程跟拍+自动生成短视频”。景区在园内设置多处摄像头持续拍摄,将所摄素材传到小程序上,游客通过人脸识别查找获取属于自己的内容,最低9.9元即可购得一份自动剪辑包装好的短视频。
“我觉得挺省事的,不用自己拍了,花十几块钱就能有一个剪好的短视频,直接发朋友圈。”景区内,一位游客告诉记者,这种服务“解放双手”,满足了其游玩拍照的需求。不过,也有游客发出质疑——游玩期间几乎全程被录制,对于没有拍照需求的人而言实时热点,此举和被密切监控没有区别。“但我们也拒绝不了啊,总不能不玩。”另一游客直言,为避免被拍而放弃游玩也不现实。
记者选取了为不同景区提供拍摄服务的“景区随心拍”“科艺智拍”“狐獴vlog”等小程序作进一步实测。
经实测发现,三款小程序的使用方法类似,扫描二维码或直接搜索进入后,选择具体景区或游玩项目,在提示下通过人脸识别比对后,就能获得一份属于游客自己的短视频和照片。
提及人脸信息安全问题,“科艺智拍”工作人员表示,游客扫码了解景区拍摄服务时,需自愿授权公司比对查找摄像设备中的图像内容才能生成短视频,“你(游客)不做人脸识别,是没人去调取你的视频或者照片的。”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还在实测中发现,除了人脸识别,使用他人照片也可以查找获得与照片上“相似的人”游玩视频画面,只是精准度较低。
来自智媒云图的技术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原则上不在现场的人也可以进入小程序搜索比对,“如果我知道某个人玩过这个项目,并且有其照片,就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获得其视频,甚至‘偷窥’他人行踪。”
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琮玮分析,景区这类拍摄行为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园区摄像头具有人脸采集功能,而其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又通常很有限,容易出现数据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等情况,可能对游客个人财产甚至人身安全带来风险。”景区抓拍游客后出售视频不合法!当景区抓拍用上人脸识别技术:解放游客双手还是方便他人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