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处暑60年不遇,有何说法?了解一下 三大特点揭秘
8月23日是处暑,今年的处暑有60年一遇的特点。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23-24日之间交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处暑为:“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这意味着炎热的酷暑即将结束,但受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影响,处暑时节仍可能持续高温,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真正的凉爽要等到白露前后才能到来。
古人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5天,以更准确地描述节气特点。处暑的三候分别是:第一候“鹰乃祭鸟”,表示老鹰捕食鸟类并将吃不完的鸟放在地上;第二候“天地始肃”,气温下降,草木和农作物开始发黄;第三候“禾乃登”,田间农作物到了收割阶段,人们开始忙碌收获。
今年的处暑具有三大特点: 1. 今年是“早处暑”。2025年的处暑交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初一,属于“早处暑”。古人认为,早处暑意味着凉爽天气会提前到来。 2. 处暑在出伏之后。今年的出伏是在8月19日,处暑在8月23日,这预示着天气转凉较早。 3. 今年处暑恰逢七月初一。按传统说法,农历七月是“鬼月”,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放出饿鬼,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闭。老人们说,在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要进行拜祭,并且有许多禁忌,如晚上不要直呼他人姓名、别拍他人肩膀、别吹口哨等。
处暑后,昼夜温差增大实时热点,白昼渐短,易出现“秋乏”。建议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以缓解疲劳、增强抵抗力。饮食宜清淡润燥,适当运动,顺应自然变化。无论是农事安排还是日常生活,顺应节气变化,方能安康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