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 安全与人情的碰撞
吉大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 安全与人情的碰撞。吉林大学北苑学生公寓一则迎新通知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通知要求仅允许同性家长进入宿舍楼,异性家长如需进入需登记电话并抵押身份证件,并且必须即进即出。校方解释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但网友对此反应不一:支持者认为这能防范偷拍等安全隐患,反对者则质疑父亲帮女儿搬行李为何不可。
规定中“母亲可进男寝而父亲禁入女寝”的性别不对称条款以及“大件行李可特殊处理”的弹性空间,反映出校方在安全管控与人性化服务之间的摇摆。这种矛盾反映了当代高校管理中的困境——当安全红线遭遇人文关怀时,简单的禁令是否是最优解?
从制度层面来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仅原则性要求“男女生分楼住宿”,吉林大学的具体细则属于自主裁量范畴。其安全逻辑确有现实依据,例如公共浴室分布、隐私保护需求和防范偷拍等,这些都与该校的硬件配置相呼应。然而,执行尺度成为争议点。要求抵押身份证的“即进即出”条款虽然强化了管控,却可能加剧家长焦虑;而允许母亲进入男寝却禁止父亲进入女寝的规定,在性别平等语境下显得突兀。有家长表示,这种预设本身就有问题。